Monday, December 19, 2005

网志,blog

开始写blog也有一段日子了,虽然断断续续,好歹也有两年了。突然间好想了解关于blog的资料。 这是我从 维基百科 找到的: 网志(blog)是网络日志(weblog)的简写,也有人从英文音译为“部落格”或“博客”,是以文章的形式在网络上定期发表内容的一种方式,属于网络共享空间的一种。 網誌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,并且不断更新。網誌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(TrackBack)和广播/留言/评论的方式来进行的。網誌的操作管理用语,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。一个網誌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,或是卷宗。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,網誌的作者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,也是其档案管理人。 網誌大量采用了RSS(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)技术,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.0规范。对读者来说,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網誌,确知该網誌作者最近的更新。对網誌作者来说,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。 对知识管理和创造而言,網誌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。对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,網誌写作既接续了汉语笔记文学的优秀传统,更充分鼓励了个人表达。从交往形态考察,網誌空间设定了积极的读者、作者、编者互动转换关系,“言者互重,阅者相惜”。 它的历史: 网志的英文blog起源于weblog,意思是网络日志。1997年由Jorn Barger所提出。在1998年,infosift的编辑Jesse J. Garrett将一些类似的网志网站收集起来,寄给Cameron Barrett。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,许多人亦陆续将网志的URL给Cameron,慢慢的,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。1999年,Brigitte Eaton成立一个网志目录,收集她所知道的网志站点。1999年,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缩略词“blog”,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。但是,网志真正开始快速发展的转折点,是在1999年6月,当时Pitas开始提供免费的网志服务,紧接着8月,Pyra lab推出了blogger.com。blogger.com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说明,以及能通过FTP直接将网志发表在个人网站上的功能,这带给使用者很大的方便。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网志服务供应商(BSP),业内人士对其盈利前景,持谨慎乐观态度。 随着Blog的发展和演变,一种新型的网志内容服务(BCP)开始出现,最先采用的是3g- blog.com。由于blog是由个人发表在各个BSP上面的文章,每天成千上万篇,内容杂乱,3g-blog.com认为只有30%的网志是真正具有可读性的,所以借鉴YAHOO在分类方面的成功经验,采用人工分类方式,博览并萃取blog精华提供给用户.随着Blog技术的日臻完善,3g- blog.com还开始尝试提供诸如长篇小说、科技图书、视频作品等的BLOG内容服务。所以,blog正在从早期的BSP到BCP发展。 BCP的出现有许多第一代互联网门户所无法做到的。首先,传统搜寻引擎主要是提供网页搜寻和检索,很多blog文章无法检索和精确描述。3g-blog.com采用TAGS和人工摘要的目录形式,提供更加准确地blog内容检索而不是提供大量无关的信息内容。传统的搜寻引擎主要是检索网站连接内容,而3g-blog.com的引擎是检索网志、文章、图书、报刊等内容,很多内容是用户自己上传的而在网上检索不到的。 至于BCP的盈利模式,前期会是免费的,后期必然发展成为收费会员制。 至于会不会收费,我觉得应该不会吧,毕竟现在连伊妹儿(email)都还有免费的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